
這本書在講什麼?
這本《跟著柴鼠減加乘》主要是在講柴鼠兄弟提出的「減、加、乘」的三字觀念,不只是用在投資理財,自我能力提升、生涯規劃等也都適用。
再來這本很適合還沒做過投資的新手,柴鼠用簡單清楚明瞭的字句解釋各種金融的知識,其中舉例更是印象深刻。
另外也清楚講述了台股ETF的資訊、優缺點等,最後也推薦新手投資的標的配置。
減法–做投資前…
有許多事情必須要好好地來做減法,例如你的注意力、信用卡數量、被動持續支出、減少沒必要購買(買周邊、公仔)、優惠活動、記帳…等。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注意力貨幣。
我相信許多人的手機現在打開主畫面時,一定有一大堆通知等著你全部清掉。
還有像是Line通知、Youtube影片通知、新聞通知、蝦皮、momo等購物平台的通知。
這些都是比較大宗的通知訊息,更何況還有其他個別阿哩阿雜的。
每當手機發出『登登登~』的通知,我們下意識反應就是拿起手機看是什麼通知對吧!
這些都是不必要的精神浪費。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已經等同時間、金錢重要了。
窮人常常會問:「為什麼我的時間跟富人一樣,但是我卻比較窮?」
那是因為,你把注意力用在錯的地方了,必須要把注意力放在對的地方。
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注意力的有效管控,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信用卡也有這道理,我們花那麼多時間來去比較各家信用卡的優惠趴數,忙來忙去就只為了要從3%回饋提升到4%回饋。
簡單試算一下,如果你花了一整個晚上四小時再比較各家信用卡,最後得出某家信用卡比現在用的還多1%回饋,這樣的話,假設我刷卡消費一萬元,會多出100元的優惠。
不過,你可是花了整整四小時,就為了賺這個100元,這樣是否值得呢?(假設時薪200元,只需要半小時的工作時間就抵掉了。)
若更不幸的原來4%回饋必須要每個月登記,更糟的是,每月限額前2000名,真的就都功虧一簣了。
柴鼠建議信用卡就選那種無上限金額回饋、又不須登記、限額的就好,簡單又暴力。
ETF的內扣費用
書中詳細解釋ETF的內扣費用,如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等,總之就是個自動扣血的股票。
那麼要怎麼知道各個ETF的內扣費用呢?網路上已經有許多人整理每個ETF的內扣費用,柴鼠會在每年整理出各個ETF的內扣趴數,以及排行榜,詳細可以自行查詢柴鼠的youtube和FB。
接下來講股息的三個稅費耗損。
股利所得:
領到的股利會加到所得總額,乍看之下,股利會導致要繳的所得稅變多。
這句話半對半錯,怎麼說呢?
在計算出最後要繳的應納稅額還能扣稅,這個稅就是領股利X8.5%(最高上限8萬元)。
那麼股利是多少時,最後要要繳的稅才少呢?
懶人包就是:如果你的綜合所得稅級距是在5%跟12%時,就盡量領股利吧!,不需要刻意在除息前賣掉,因為賣出跟買入還會扣交易稅。
反之,如果是20%以上的級距,那就可以進行賣出跟買入操作了,這樣會省比較多錢。
(這裡要注意的地方,ETF配息時會分兩種:買賣價差跟股利所得,這裡跟繳稅有關的是看股利所得的金額。)
補充保費:
簡單來講就是超過兩萬塊會額外繳2.11%的稅,今年配1元、你有20張股票時,最後只會領到20000-422=19578元。
如果有心的話,可以把1股賣了,因此領到的股利就變成19999元,不會被扣補充保費。
有些ETF會有季配、半年配,只要單次配息不超過兩萬塊就不會被扣稅囉。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讀書心得-跟著柴鼠減加乘
銀行匯費:
領股利時,ETF管理的銀行把錢匯給你的交割銀行,如果銀行不同就會多收10元的手續費。
這個大家應該多少知道,跟轉帳的概念一樣。
如果是季配、甚至是雙月配的,這樣一年下來就被扣40元跟60元了。
柴鼠有整理各個ETF的管理銀行,可以去找讀者買的ETF對應的銀行,並且交割戶設在同個銀行,這樣就不會被扣到銀行匯費了。
理財3.0
柴鼠將現金流當中再加入了注意流,呼應上面提到的注意力貨幣。
接著講述了X軸(收入,支出)、Y軸(主動、被動)、Z軸(累積、消耗)等現金概念。
這裡的累積跟消耗是個滿新穎的概念。
我的解讀是長期下來會讓你增加、還是浪費金錢?
比如說消耗主動收入:賺勞力活就算是,屬於低門檻的主動收入,取代性高,長期下來並沒有競爭優勢,建議要盡早脫離。
累積主動收入:持續在專業領域上工作,例如從事研發電動車工程師,這種取代性非常低,長期下來非常有競爭優勢,賺的錢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消耗被動收入:例如銀行定存,每年會給你1%的利息沒錯,但是它永遠無法打贏通膨,所以趁早拿來投資最好。
累積被動收入:投資股票、ETF,當然這個需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果是巴菲特的話,那麼他的累積被動收入就是PRO級的專家。
存股可以從哪裡開始?
書中教了許多對新手友善、心理建設、一開始怎麼買、怎麼做等教學,我個人認為新手看了絕對會非常安心的進入投資領域。
接著柴鼠推薦了幾個低Beta值的股票,也就是金控股、電信股、高股息ETF等。
最後依照自己的風險&波動承受度,推薦了A(金控股)+B(ETF)的存股方案,非常適合新手選用。
在這裡就不提了!
許多投資理財大師提到,其實股現比例並沒有一定的比重,年輕時可以大膽一點股9:現金1,中年時股5:現金5,退休後股3:現金7。
不過,非常多書提到到一點就是,緊急備用金必須要有差不多6個月的月薪較佳。
有時候真的會出了些意外,如果身上現金不夠多的話,為了緊急籌錢而賣掉正在低檔的股票,真的就是虧大了。
總結
我認為這本《跟著柴鼠減加乘》講了許多就連老手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像是ETF扣稅的事情,還有注意力的充分利用,還有就是ETF的選用。
不管怎樣,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好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現金,如何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開銷?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一般普通人最需要做的應該是努力提高”主動收入”,本金不高,必須要更多時間才能滾出可觀的價值的。
推薦給投資新手以及想要了解ETF的讀者閱讀!
我學到了哪些事情?
·ETF的三大扣稅
·注意力的警慎使用
·A(金控)+B(ETF)的存股方案
·主動收入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本金
本書「跟著柴鼠減加乘」紙本書博客來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