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本《人類大歷史》主要是在講述人類的演化,從遠古時代到現代的種種事蹟。
用人類的詞可能不夠精確,現代所有的人類都是屬一種叫做“智人”的人種,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其他人種,像是尼安德塔人、巧人、匠人等,但是都被我們智人給滅絕了。
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用了比較活潑有趣的寫作方式,讓讀者在讀這本書時比較不會感到無趣,像是在看百科全書一樣,閱覽人類歷史。
認知革命
我們智人究竟為何如此突出?很大部分原因是智人非常善於說故事、想像虛構的故事,這是其他人種沒有的能力。
在古代,要組織人們一起狩獵是件很難的事情,有些人種會的語言不多,能表達的方式少於智人,因此較難以組織起來一起從事某件事情。
智人就不一樣,智人善於溝通、甚至說故事,或是說更能說出一個虛構的東西,好讓大家彼此都相信。
例如,石頭神、木頭神、甚至狐狸神、山神等,這種泛靈信仰也在智人間完全會相信的神。
有了共同的信仰,那麼要團結做什麼事情也就容易多了,我們有了石頭神的賜福,因此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獵殺長毛象,並且也會把一部分的戰利品拿來供奉石頭神,以表示虔誠、恭敬的心。
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造就了智人不再需要透過遷徙才能存活下來。
在農業革命之前,智人必須要不斷的移動,為了要持續有可狩獵的動物、可採集到的食物。
有一群智人遷徙到沿海一帶時,發現這裡的資源不至於會匱乏,因此形成了沿海型的群居部落。
這是早期少數具有定居型態的人類行為。
後來人們發現,有少數的植物像是稻、小麥,很適合用來耕種取得,因此嘗試透過耕種植物的方式來養活自己。
也就是農業革命的開始。
不過大部分的人認為,農業革命應該生活品質會比以前狩獵生活還要好吧,其實不然,反而生活品質更糟了。
這些農夫們每天都得起一大早,幫忙清除農作物周邊長出來的雜草,還得要防範會不會有其他動物來搞破壞,甚至還得看天吃飯。
一不小心下了大雨導致農田破壞,這樣的話可能連下一個禮拜要吃什麼都很困難了。
而且,只吃小麥、稻米這些營養還不夠,還是得需要在大自然中攝取一些具有維生素的其他食物才夠。
那狩獵生活的智人呢?由於他們已經歷經了好幾千年的狩獵技巧,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每一次的狩獵,帶回來的食物也非常的多樣化。因此這些狩獵民族的智人不太會缺乏某些營養,也因此生活品質比那些農夫們好上許多。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讀書心得-人類大歷史
所以這究竟是我們馴服的植物,還是被植物馴服了呢?
快樂在何處?
我這裡直接跳到本書最後一篇關於快樂的部分。
歷史上的人們不斷的在研究生物、歷史、科學、宗教、經濟、工業、語言…,但是從來就沒有人研究追求幸福這件事,究竟快樂從何而來?還有該如何提升快樂?提升幸福感?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討論快樂這件事情,總是會聯想到實質因素,像是吃美食、中樂透、買東西等,但這一切真的是理所當然嗎?
我們通常對於快樂的認知,都是主觀的感受,但是這可能會造成某種誤解。
如果有一天有個心理學家,訪問了100個有在吸毒的民眾,問他們說做什麼事情時最讓你感受到快樂?
結果這些民眾都是說在吸毒的時候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最後心理學家的結論寫說,人們應該多多吸食毒品,因為做這件事會讓人們感受到快樂。
我想這樣子的研究報告出來,沒過多久這位心理學家就被抓去關了吧。
很顯然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應該不能隨主觀意識決定的。
一個億萬富翁獨自生活在空蕩蕩的房子裡,會比遠古時代與親戚、家人、甚至朋友一起同住的狩獵民族的人還要感到幸福嗎?
不過我們可以初步得到出一個結論,你設定的目標在哪?看是跟誰比。
人的慾望無窮,當你以賺一百萬為目標,達成後馬上又以兩百萬為目標,也就因為如此慾望無限膨脹。
因此我們要懂得知足常樂。
佛教有系統的研究快樂的本質和成因。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貪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光是追求這件事,就會讓你心情產生波動,這就是受苦的根源。
我們如果越強調主觀感受,反而會越感到苦。
人類的世界末日
現階段,人類不斷的在嘗試挑戰扮演神的職責,例如基因改造、AI人工智慧。
自然界為何有些生物就是會怕熱、怕某些病毒、怕冷、怕哪些天敵。
但是人類透過擷取某段抗毒、抗寒、抗熱、甚至增強生理數值的DNA來植入在該生物裡面,進而培育出有違自然界的生物出來。
另外還有關於人工智慧的部分,科學家(應該說是編程師)不斷的嘗試去創造擁有自我意識的非生物。
為了只是想知道”意識”是否真的能夠由我們這些人類創造。
這個行為只有在近一兩個世紀才出現的。
然而,作者認為這些行為簡直是在挑戰上帝,我們都忽略了做這些事情的危險性,並且認為這將會導致未來某天發生了世界末日。
物質主義盛行
現代社會充斥著物質主義,也就是資本主義延伸。
近年來,經過專家長期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快樂感並不太會受物質很大的影響。
我們總是沉溺在購買新3C產品、最近開的高檔餐廳、或是很炫砲的電動車
但是說實在,有那些東西是必需品?是不是大部分買的東西就算沒買也都還活得下去?
所以常常有些專家、或是宗教例如佛教,常在說不要有物質欲、夠用、知足就好了。
說是奇怪,雖然常常提倡這件事,但是人卻很難改這股物質主義。
因為現在人類的風氣已經瀰漫整個物質主義了,大家有集體的潛意識認為物質主義才是王道
有許多末日預言家警告,人類不該崇拜物質主義,內在心靈也需要增長。
其實這個想法也可以呼應許多有關”財務自由”、”跟前好好相處”、”斜槓”等觀念。
錢夠用就好,剩下的好好去培養、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只是為了賺錢嗎?還是有其他的意義?
總結
本書從史前、農業革命、文字出現、金錢、帝國、宗教、種族、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到現代的人類發展史,都是個會讓人陷入沉思的內容。
最後的篇章是關於人類快樂感的描述,讓我滿感興趣的。
故事最後,提到了人類正不斷的在挑戰神的職責,這可能會導致了人類滅亡。
雖然自己不太相信人類會有滅亡的一天,但是歷史不斷的再上演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推薦給想了解人類歷史的讀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