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在講什麼?
《金錢心理學》主要是在講我們人類對於金錢的錯誤認知以及不當使用,金錢在我們生活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對於金錢的認知有大大的改觀。
這本書並沒有講要如何做投資,但是卻可以讓你潛移默化地該如何做到省錢。
與《跟錢好好相處》概念相近,本書作者呼籲你要看重物質對你的價值,而非僅考慮金額多寡而下決策。
商品在做特價!一定要大買特買!
一間昂貴某S的服飾店,平常鮮少在做特價,由於一年一度的周年慶要來了,難得這次全館多件服飾下殺69折。
一般消費者看到打折的昂貴服飾店不免都有一個想法:「平常這間賣的衣服都要六七千,這次周年慶只要三到四千就買的到了耶!」
於是趁著這期周年慶擠進人滿為患的某S服飾店,大肆收括一番。
「這家某S賣的厚外套,禦寒效果非常棒,重點是袖子這裡還有縮口以及開大拇指洞口,這樣子騎車時可以擋風!」
「重點是…潮!」
「哪像是隔壁的某N服飾店,光是價格低就知道品質一定很差,之前買了一件那家的厚外套,又悶又重,重點是顏色又不好看,穿沒幾次就封印在我的衣櫃裡去了。」
這裡講到了許多我們人類對於金錢的錯誤認知。
第一,當商品打折時,我們該不該買?
「平常沒這價格,百年難得一見,當然買啊!」
會這樣子想表示你中了商人的伎倆。
我們常常會把特價品想成“我們省了多少錢”,原價7000千塊的衣服,下殺到5000元,就以為是自己省了2000元。
殊不知,其實你是花了5000元買了這件衣服,應該要考慮的事情是,這5000元可以拿來換取什麼東西?要多上1個禮拜的班?要省下一個月的三餐錢?還是少了兩天一夜的出遊?
價格取向及期待感造就一切
但是呢,或許你無法抗拒折扣了2000元這金額,那麼,你可以試著想,這件衣服是否有足夠的價值?以及是否有其他的相同性能的衣服能取代?
某N牌說實在的,並不是禦寒效果差、也沒說那麼醜,但是就…太平價了…。
當我們無法評估一個商品的品質優劣,最直覺的方式就是看它的價格,這也造就了我們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另外還有就是有品牌迷思。
書中提到某研究,心理學家拿了兩副太陽眼睛給受測者試戴,並說明第一副是非常昂貴某R牌的太陽眼鏡,另一副則是某雜牌太陽眼鏡。
幾乎全部的受測者都認為,第一副的R牌太陽眼鏡戴起來非常舒適、視野非常清晰、沒有不適感。反倒是另一副雜牌太陽眼鏡,戴了眼睛不舒服、壓迫到鼻樑、甚至還嫌根本沒有遮陽效果。
測試結束後,心理學家告訴受測者這兩副眼睛都是R牌太陽眼鏡。
這個研究可以得知,我們人往往會過度期望一些事物,好讓自己覺得真的有那種美好、快樂的感覺。
這也就是為什麼像是《秘密》、《思考致富》等這些書籍,說明了我們總是能靠著想像力來造就想要的一切。
病患得了不治之症,醫生開給他一種很常見的抗生素藥丸,卻跟他說這是最新研發的治療藥物,過沒幾個月,疾病還真的消失了。
聽到了朋友評價了最近開的炸物店,那家鹹酥雞炸的不那麼油膩、而且加了許多蒜頭,老闆還會附贈兩盒醬料,聽完朋友的分享抱著期待也去買了一份鹹酥雞回來,通常也會是不錯的評價。
為什麼下雨天計程車錢漲了好幾倍?
你應該曾有這種經驗,平常從這裡搭計程車到高鐵站只需要300元,怎麼下雨天時,搭計程車竟然變成600元?
「這根本不公平!根本是詐騙集團!」
然後惱怒的一直瘋狂重新刷新搭車介面,還很衰小的漲到700元了。
沒辦法了,只好叫了,再晚就要錯過班次了。
在計程車上,還再回想著為什麼計程車價格下雨天漲的這麼離譜?良心何在啊?
下車後,屁股一拍,就連跟司機道謝都沒有,就逕直地朝車站走去。
但是你卻沒觀察到那些穿著雨衣、騎來車站的旅客。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讀書心得-金錢心理學
在平常我們認為稀鬆平常不過的坐車錢,就應該是那個價格不變,就算是下雨天也應該是。
這就是我們只關切到商品的公平性及合理性。
但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做這件事的費力程度。
試著想一下,為什麼在下雨天時,搭車的價格從300元漲到600元?
因為許多要出門的乘客,原本打算用走路的、或是騎機車的方式代步,因為下雨關係而改坐計程車,也就是說搭車的需求增加了。
需求增加,供不應求,自然搭車費用會增加,這是個簡單的供給法則大家都懂。
重點是在於雨天搭車時給你的價值。
我們不能僅考慮金錢的公平性而認為漲價是罪該萬死的,反而要好好思考在這煩人的天氣還有車可以坐,計程車司機在雨天行駛也是很辛苦的。
總結
這本《金錢心理學》給了我更多用理性的方式來思考使用錢、及跟錢的相處方式。
財務決策包括了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敝帚自珍效應、公平性與費力程度、自制力、過度側重金錢等,以及可以透過思考來改變其價值,像是語言文字與儀式、期望等方式。
讓我對於金錢定義有大大的改觀。
我學到了哪些事情?
·對於金錢的認知的改觀
·更加嚴謹消費,包含不必要的浪費
·悄悄的存錢技巧
·加看重商品給我的價值
本書《金錢心理學》紙本書博客來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