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自由真的就幸福了嗎?
你或許會認為辭去工作,整天到處去旅遊是件幸福的事情。
想想現在你平常的生活狀況:一大早六、七點起床,只為了趕上公司敲八點整的鐘聲。
前往公司的馬路上,大家排著隊緩緩駛進公司大門。
下班時,望著早已日落的黑濛濛的天空,腦子裡想著晚餐還沒吃呢。
在等待外送員送餐來的時間,你點開了股票APP看看今日戰績,心想著某支股票在未來突飛猛進時,到時候就靠股息的被動收入來支撐著生活開銷,自己就可以辭去工作在到處旅遊。
我想上面這一則故事你我都想過。
不過這一個理想狀態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只有”你”的時間是自由的。
「只有我耍廢有那麼重要?」
擁有大量的時間卻沒機會和大家一起使用,不僅毫無用處,還會讓人很不快樂。
《人生4000個禮拜》——奧利佛‧柏克曼
作家馬克·曼森說道:「我造訪了十七個國家,今年我將造訪十個……去年我在三個月內,參觀了泰姬瑪哈陵、中國長城……但都是獨自一人參訪。」
曼森得知另一名流浪者「在日本的一個小型郊區,看到不同家庭在公園騎腳踏車時,突然開始痛哭。」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追求幸福之路6-自由和與他人共享的時間
他意識到,他所謂的時間自由,卻讓如此平凡的樂趣變得遙不可及。
雖然我們真的做到時間自由了(辭去工作,到處旅遊),但是你是否有與你擁有共同時間的伙伴?
當我們沒有擁有共同時間的伙伴時,我們其實還是稱不上會過得快樂、過得幸福。
時間的價值並非單純來自你個人擁有多少時間,而是能否與你最愛的人共度。
《人生4000個禮拜》——奧利佛‧柏克曼
創造共同時間
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休息時間預留給自己喜愛的人度過。
例如:本來想要在平日晚上休息時間玩遊戲的,改由跟自己另一半去附近公園散步。
本來是想獨自一人買便當回家吃,改成糾朋友一起去吃美食。
《更快樂的選擇》一書提到,為什麼以色列或哥倫比亞等地區普遍人民感受到非常幸福呢?原因是在於人際關係,這些國家非常強調社會連結與社會支持,像是穩固的家庭關係和社區團結一心的感覺。
例如:在丹麥約有93%丹麥人都是社交俱樂部的活耀成員。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為了獲得快樂感而沉溺在與朋友廝混的地步。
我們多少有一些事情是基本上必須要做的事,例如:打掃家裡衛生、回家探望父母、主管交代的事情。

參加活動
在瑞典,有許多公司很流行一種叫做「fika」的活動,也就是類似下午茶喝咖啡的時間。
這段時間公司所有人的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去做跟同事們喝咖啡聊天、一起吃蛋糕、聊工作以外的事情。
fika時間,大家不分職位、不分年紀,就好像是朋友一樣的互動著。
參與fika的員工能夠感受到快樂,而且更有融入團體的感覺。
不僅如此,想要知道平常上班不容易知道的事情,在fika卻輕而一舉。
我們也可以參加業餘團體活動,例如:合唱團、舞蹈教室、吉他教室、烹飪課程等,甚至跟同事約好固定每周幾天打籃球、打羽球等,這些團體活動都使得你獲得幸福感。
總結
我們應該先爭取到時間上的自由,再將時間分配給自己喜愛的人身上,不僅滿足了主動規畫生活的自由,同時也使得你獲得關係上的幸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