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快樂的方法有許多種, 例如:吃美食、逛街購物、找朋友一起打球、打電玩、去KTV唱歌、安排幾周後的自助旅行、看電影、與另一半親密互動…等。
然而, 不知道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就是不管下的藥劑有多猛,明明已經吃了好多美食、玩遊戲玩一整天了、唱歌嘶吼到沙啞了,為什麼自己還是覺得很空虛?好像不管怎樣都無法讓自己快樂起來了?
於是只能持續心情低潮,隨著時間流逝,低潮的心情也漸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了。
究竟當時的「無法快樂的無底洞」是怎麼出現的?
先談談你為何想獲得的快樂
幽默大師布瑞利安(Ashleigh Brilliant)曾畫一張漫畫,裡面有一個小男孩問說:「我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變得快樂,這個在學校沒有教。」
所以許多的獲得快樂方法就會按照自己所熟悉、所想的去做。
不過先來談談,為何你想積極去獲得快樂。
我想大部分的情況應該是1.現在你的不快樂 2.現在的你心情普通
第一種狀況可能是由於因為工作的關係,例如被老闆罵、業績壓力、同事勾心鬥角、案子搞砸…等原因,使得你感到不快樂。
然而,你又不能兩手一攤,把桌上的文件夾往老闆臉上砸說:「老子不幹了!」。因為你還有自己、家庭和父母要養。
於是只好隱忍工作壓力,下班後就要好好的紓解壓力。
也有可能因為是跟人吵架、投資失利、做了蠢事,不管怎樣就是想要找個事情來施放自己內心的不快樂情緒。
第二種情況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例如這個周末還沒有安排行程,待在家太無聊了,於是開始聯絡朋友去吃某一家吃到飽的火鍋店、揪朋友晚上到公園打籃球,目的是填補無趣的周末,總是覺得要做點事情才安心。
接著試著想一下,你是否常常符合第一個或第二個情況?
陷入「 無法快樂的無底洞」
話題回到一開始提及的 「無法快樂的無底洞」 。
你可能大概知道我要說什麼, 「無法快樂的無底洞」 就是因為先有了不快樂的心情,然後再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所以我們必須先盡可能的處理掉不快樂的心情產生。
阿德勒心理學裡提到:大部分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拿工作壓力當例子,通常會讓你感到不開心的地方是,被老闆罵、同事間勾心鬥角…等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我們可以作的方式有三種,順從、逃避與面對,這三種方式都各有優缺點。
拿被老闆罵來講,順從老闆所說的話,好好思考如果自己是老闆的話,為何要說這些話?是不是因為下屬犯了很糟糕的錯誤?是希望下屬能有更好的表現而督促他?藉由換位思考,理解老闆的想法,自己或許能稍微放下不愉快的情緒。
逃避的話,就對老闆冷處理,盡量不要有過多的接觸,試著用非常合理的理由來解釋老闆腦袋有問題, 當老闆罵人時, 就給予「又來了又來了,真可憐」的想法蓋過他。
面對的話,就是跟老闆據理力爭,用道理跟他做辯論。
不過這三種方式有各自適用的時機,就老闆這例子,面對老闆的話,很大的機會會對你日後職涯發展不順利。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生活不快樂?感到空虛?談談該如何獲得快樂。

獲得真正快樂的方法
吃美食、逛街、旅遊,確實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但是,這類是屬於「外在的快樂」,也就是滿足物質慾望而獲得的快樂。
當你的物質慾漸漸的被養大,吃再多的美食,始終無法讓你感到當初的快樂。
如果今天的我不快樂,那麼我會去燒肉店吃日式和牛套餐。明天又不開心了,那麼我就再找美食,去火鍋店吃吃到飽,爽最重要。
很明顯的,自已已經陷入了一個無限循環,不快樂的時候就花錢吃大餐,周而復始。
這作法似乎簡單,但又會造成暴飲暴食的習慣,且花很多錢。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內在的快樂」,發自內心的快樂,這樣子的快樂才可以長久、難以消滅,多半有以下特色:
分享、奉獻、與人生目標一致、使你心靈有成長。
舉個例子,自己已發自內心一定要把英文念好、多益取得金色證書為目標努力,且明確的知道讀英文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這時每天只想做的事情就是念英文,儘管書讀累了,稍微休息一會,晚一點再來唸英文也不會讓你厭惡它。
經歷這段「全身灌注在人生目標」的過程,人總是快樂的。
或者可以參加志工,人類的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
當你幫助別人,別人感到開心時,你也會跟著開心起來。
又或者是可以去參加美術展、看歌劇,提升自己的文藝氣息。

立刻獲得快樂的方法
如果你還是暫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內在的快樂」,想要立刻獲得快樂的話。
那就起身出門走走吧!
環境的轉換、微風的吹拂、太陽的照曬、靜謐的夜空這些都會使自己心靈放鬆。
又或者是去運動吧。
運動會促使大腦產生腦內啡,可使得我們感到快樂,施放壓力。
總結
有時,我們無法迴避掉不快樂的來源,但是我們可以創造其他快樂源。
雖然說吃美食、打電玩、購物等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是個簡單又暴力的方法。
然而,當訂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或幫助他人時,這時獲得的快樂是綿延不絕的。
試著嘗試做上述兩種事情,這樣子你一定會有著幸福的生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