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我看到了知名部落客歐飛先生寫的文章【【部落格實戰】229 | 你是在寫部落格,你不是在研究部落格,你到底是想研究出什麼鳥?】,心理十分感觸,文章大意是說經營部落格不是一直上課、一直觀察、一直猶豫要寫什麼文章而最後什麼東西都沒產出,文筆十分簡潔有力點出這些”不知道怎麼經營部落格”的網友。
有一段我覺得寫得真好:一天寫一篇文章、搞不定就兩天寫一篇、再搞不定就三天寫一篇文章。這一段其實是要講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道理。任何事情都一樣,你不行動,只會什麼事也沒發生,而且會錯失更多良機。
下面我說一下我自己親身經歷。
求學期間過得太安逸
從小我的個性就是屬於比較保守。
告白,一定要知道對方也喜歡我,不然不會行動→結果就對方就跟別人在一起了、不然就漸行漸遠沒再聯絡了。
選課,就是選那些涼課,不用考試、不用交作業、不用出席就可以拿很高分的課→只為了想過得輕鬆點。
吃飯,總是買樓下的便當、早餐,造就我大學四年幾乎沒用機車(大四上才牽家裡舊車來,畢業前電瓶壞了兩次,因為都沒在騎)
我想會造就我這保守、懶惰的個性是有原因的,從小教育父母不希望我們小孩出門,於是買了電腦給我們,為了就是要把我們關在家。
要出門時,都會很嚴厲的問要去哪?是不是去網咖?
自己出門是禁止的,但是可以請父母”帶”我們出去,例如去打籃球,載我到籃球場一定要看到有同學、朋友,然後一小時後再回來接我。
這種細心呵護的照顧方式,優點是小孩不容易被帶壞(相對不容易),缺點是小孩會變很宅。
離題了,看完歐飛先生寫的文章,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感觸是我想到我碩士一位同學。我們是同一個所,但不同指導教授,他的指導教授是系上資深老教授,他教授推薦他們學生要去上波動力學、電波等課程,儘管這些課程跟我們所所學的內容較無相關,不過他還是得照指導教授說的去上課。
到了畢業時,他選擇了一家某國內公司當研發替代役,過了一年左右,那一家國內公司的某些部門竟然被某國外知名外商公司給收購了。
正巧的是,他在的部門就是被收購走的部門!
這家外商公司要進去真的不簡單,可以說是難如登天,據說他們只要有十年以上資歷的人才有資格面試。
我要說的是,由於那時的自己只想著過輕鬆一點,修的課都是一些躺著就可以過的課,廢課就算了,也沒有選非常有體驗的課程(如:有校外教學的課、學做咖啡的課等),天啊!我大學、碩士共六年都在幹嘛啊~!!

一再錯失買房良機
我想許多還沒買房的朋友最近一定有這個感觸!
2020年年初我離開原本公司,跑到了新竹的公司上班,那時心中很明確,我會待在這家公司上班。
這段期間不時就會上591看看房子,由於房子眾多但房價又貴,腦中一直都會想著「哇靠這樣子就要這麼貴喔。」,然後就會想著許多安慰自己的話:到時候一定會跌啦,現在空房這麼多。
2021年初房價已上漲一波,促使政府提出了房地合一2.0政策,於4月~6月底時出現大量待售物件,我在這段期間也只是上網看看房子物件而已,也沒有實際去看房。
接著就是房地合一2.0正式實施,7月、8月這段期間待售物件明顯變少,而且又變貴了一點,天那!我到底要錯過幾次買房的時機啊!

想要做什麼事就去做!
現在回想也只會一直後悔下去,倒不如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
既然現在已經走上了比較穩定、壓力較小的工作,那先想想我為何當初要走上這條路。
是的,我的想法是:不想要每天做高工時、高壓的工作,每天都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做想做的事情。
為了展現這個穩定工時的優勢,我要好好利用下班時間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所以才會在這一、二年讀了那麼多的投資理財的書。
雖然賺的錢比科技業上班的人少,但是我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研究投資,增加一點投資報酬率。
我嚮往過著自由決定上下班時間的部落客生活,於是我去年年初開始成立了這個部落格,想要讓更多的人能看到我寫的文章,並幫助到他們。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總是錯過好事?現在不要猶豫了,行動吧!
現階段短期目標會持續地閱讀投資理財的書籍、嘗試看看每三天撰寫一篇文章、報名有關於寫作的網路課程!
我會成為專業的部落客的!

總結
我想會讓我感到後悔的原因是對於現況不滿足,既然已經充分的感受到了,我想我必須要付諸行動!
哪怕是一天只有做一點點,累積下來也是個很可觀的數字!
以上我分享了我感到後悔的事情並且擬定了行動計畫,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後悔的感覺?
不介意的話,歡迎在下面留言與大家分享,我也會回覆我的想法!也可以使用右下角Messenger、寄到我的信箱跟我聯絡,只要你想說,我願意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