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目錄
前言
是否曾經一個比你晚來公司的同事,明明業績上表現普普,卻因為深受老闆喜愛而升官?是否有一位朋友,常常聽他說沒什麼在運動、也很常吃美食,腿卻越來越細、體重越來越輕?
雖然腦中總是會浮出一句話是:「不要跟別人比較,管好你自己就好」,但還是不由自主地一直想著”為什麼他人比我好?”、”好羨慕對方喔”
究竟比較心態是如何產生的?
比較心態來自於從小教育
在還未進入到小學時,我們還是待在家,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成長。那段時光很單純,我們想要什麼,哭著吵著,父母就會趕快拿著玩具、食物來哄你,認為我想要有什麼就有什麼。
進到國小一年級,開始有同學,有的同學喜歡念書、喜歡玩耍,接著段考到了,開始有了”將學習成果量化”的東西(成績單)出現,老師會依照成績高低進行獎勵懲罰,例如分數高的人先選座位、可以得到獎狀,分數低的人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分數高的同學享盡各種好處。
從小教育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比賽贏過對方就會獲得獎勵。從小教育只告訴我們贏家才有好處,但卻沒告訴我們輸家要怎麼調適心情。
我認為競爭是必須的,有競爭才會使人進步,不過,沒有人教我們當輸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調適好自己的心情。

如何擺脫比較的心態?
我從小到大也遇到許多厲害的人:
國中有位同學,周末都在跟我打電動,但是段考卻是前幾名。 →自己卻是中間偏後面的名次。
大學時,有一位同學明明長的還好,但是卻交過很多任女友。 →我卻還沒交過女友。
碩士時,有一位同學平常都翹掉必修課,只在期中考、期末考前一晚讀書到通宵,結果學期成績A+。 →我卻被當,隔年再修一次B-。
比較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屬於弱勢的一方要如何調解心態。
你的成就感,不應該建築在贏過對方的心態上,也不應該因為輸給對方而喪失信心
思考一個問題,你的人生是為他人而活嗎?
~請支持《落葉筆記》原創文章。原文標題:
如何放下與他人比較的心態?
如果你變成旁觀者角度來看A君,A君因為表現不突出,老闆昇了B君當上主管。這是A君心情很差。
身為旁觀者的你,是不是會想跟A君說:「不要跟別人比較,做自己就好!」
那麼為什麼你是A君時,不能有這樣子的想法?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要怎麼擺脫這個思考框架?那就是,不要跟別人比較。跟自己比就好了。
跟自己比有掌控性,你清楚你自己的狀況如何,接下來該怎麼做,都由自己來做決定。
專注自己其他優點
雖然比較”身材”方面或”考試分數”方面你輸了,不過請你試著想想,是否有其他地方你是比較優秀的(當然,並不是贏過對方才較優秀)。
例如,雖然我考試輸他,但是我比他還活潑開朗,還去過許多他沒玩過的景點。
多想想自己的優點,進而提升自我肯定感。
只能跟自己比
跟別人比很不切實際,第一,你不知道對方在你沒看到他的時候下了多少努力。第二,你不知道他在出生時已經”點”了多少”能力點數在某技能上。第三,在比較前,你不知道他的實力強還弱。
有太多未知的因素使得跟別人比這件事非常沒啥參考性。
若要講求公正、公平的比較,應該是要跟昨天的你來比。
你和昨天的你實力相當,與生俱來的能力相當,年紀…許許多多的東西都相同,這樣子的比賽才公平。
略勝於昨天的你,代表今天的你進步了,要繼續保持下去。
略輸於昨天的你,自己知道輸在哪,好好改進,幸好只是輸一點點而已,明天要贏回來。

總結
跟別人比較很沒意義,對吧!
跟自己比較才有意思,才有挑戰性呢!
發佈留言